第139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139章
萬商從不小看古人的智慧。
事實上醫書上確實對婚育的最佳年齡有過記載。
對比時人的平均成婚年齡, 可以說此時的醫書提倡的完全就是“晚婚晚育”——當然和後世一比,這個“晚婚晚育”其實剛好踩著國家的法定結婚年齡,雖不早也不晚。
既然從黃帝內經開始多少醫書都在倡導晚婚晚育, 那是因為這個知識太過專業了, 只有勤讀醫書的大夫知道晚婚晚育的重要性,以至於普通人都不懂嗎?也不是。
據萬商所知, 雖然在這個納妾合法的時代裏,少有男人可以把處男之身保留到新婚之夜,但在一些像樣的人家, 他們不會早早給家裏的男丁安排通房——如果男丁自己把持不住誘惑,像賈寶玉那樣偷摸著和襲人有了肌膚之親,那另當別論。但長輩基本上不會過早給小輩安排這些。因為他們知道讓男子太早出精, 這不是一件好事。
既然知道太早行房對男子不好, 那女子還要擔負生育的職責,難不成讓她們過早行房就好了?要知道懷孕是一個艱難的過程, 孕早期的不適, 孕晚期的浮腫, 還有各種各樣的不可預測的風險,當母體還沒發育成熟,她們真能負擔起懷孕的過程嗎?
只要一個人長了腦子, 願意去思考這個問題, 就知道女孩同樣不該早婚早育。
但現實就是礙於各種各樣的原因,大家不怎麽提及這些事。
只有在一些真正疼愛的女孩的人家裏,恰好家裏的長輩又稍微知道一點有用的知識, 他們會讓女兒晚嫁。再不濟先嫁人也行, 但肯定會和親家商量著晚一些圓房。
考慮到民間的識字率,知曉利害關系的長輩顯然是少數。
知曉利害關系並且疼愛女兒的長輩就更少了。
但總歸晚婚晚育的醫學基礎確實是有的, 所以萬商理直氣壯。
把太醫叫來!由著專業人士說!
當值的太醫都被請來了。一位好太醫在醫術高超的同時還要謹言慎行,但皇後問的並不是什麽致命的問題,只是想知道醫書上記載的婚育最佳年齡而已。這個一查醫書就知道了,同時又不涉及任何宮闈隱秘,太醫們自然毫無心理負擔都有一說一。
因為太醫日常還承擔著給後妃公主們看病的職責,這些都是貴主子,不能用看待尋常婦人的目光去看待她們,故而太醫裏有兩位非常擅長婦科。涉及到自己專業內的東西,這兩位太醫還結合了骨骼發育、五臟平衡等內容詳細說了晚婚晚育的好處。
叫太醫暫時先離開,皇後的視線久久地落在萬商身上:“我自是知道太早成婚對身體不好,但我一直以為十三四歲才叫太早,十六七歲便已經成丁了……當然,疼愛女兒的人家,可以把女兒留到十八九再出嫁,大公主就被我留到了這個歲數。但我並不知道十六七也算太小了。”她自己就是十六歲那年嫁給皇上的,這在邊城很常見。
之所以留女兒到十八九,也不都是意識到了早婚早育不好,更多的還是知道去了婆家的日子沒有在娘家松快,因此想讓女兒再松快幾年,舍不得她早早嫁人吃苦。
萬商心說,考慮到此時的人喜歡算虛歲,十八歲都不算大呢!
萬商心中的十八歲成年指的是十八周歲!
萬商不想和皇後掰扯年齡,因為真正的困境並不在年齡上。她認真地說:
“很多人把經血視為汙穢,所以我們女人日常羞於提及這個;很多人視貞潔為頭等重要的事,所以我們身體不舒服了也羞於去找大夫看病。這個覺得羞恥,那個也羞恥,久而久之就沒有女人會談論這些了,無論遇到什麽問題都只能憋在自己心裏。”
古人早就說了,閉門造車是要不得的。
沒有人討論,就形成不了一個科學的學科。在這個沒有網絡、識字率很低的時代裏,絕大多數女性能接受到的極為有限的生理教育就來自於她的母親,問題是她的母親也不一定懂啊,或者懂了一部分卻不好意思給女兒講解,只由著女兒自己去悟。
真是見了鬼了,這能悟出什麽東西來!
萬商說:“很多年輕女孩並不知道經期疼痛是一種病,早早看大夫,叫大夫幫著調養一下,大多數情況都能養回來。她們只能一個月一個月地熬著。更不要說生完孩子後的種種不適了,都是自己苦熬著,仿佛對外說上一句,自己這張臉皮就沒了。”
萬商說:“這些都是不對的。”
皇後覺得萬商好似話裏有話,她仿佛觸及了這番話背後的東西。
因為沒有人談論苦難,所以苦難就變成了女人的私密事,就被這個男權社會徹底忽略,就變成了習以為常。萬商心裏藏著很多話想說,但等到她開口,她還是把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咽了回去。皇後再是一位好皇後,她也擺脫不了這個時代的局限性。
所以,萬商要說一些“應該”說給皇後聽的話。
萬商面無表情地說:“我知道人口繁衍是頭等大事,但一個女孩從出生跌跌撞撞長到十四歲,如果她在十五歲那一年死於難產,那麽不僅對人口增長毫無貢獻,她本人成長起來所耗費的物資也全部打了水漂。而若是她健康地成長起來了,到了最合適的年紀再出嫁,不會死於難產,不會死於產後的各類疾病,那麽在她的一生中,保守估計她能養活三到四個孩子。同時,她也是一個勞力,對一個小家庭是有貢獻的。”
皇後隱隱知道萬商真正想說的話並不是這些,但是這些話非常冠冕堂皇,非常適合搬到朝堂上去說給那些大人們聽,甚至也非常適合說給皇上聽。那便先這樣吧!
萬商又說:“越是窮苦的地方,女孩出嫁的年紀越小。咱們站在另一面想,越是窮苦的地方,當地的男人越是難以娶到媳婦,他們需要付出對比他們收入來說很大的代價才能成家,而他們娶媳婦的目的主要就是傳宗接代,結果因為女孩出嫁太早,容易死於難產,再或者就算僥幸活下來了,頭胎傷害太大沒法再孕育第二胎……百姓想要的東西很簡單,有地有糧食有子嗣,如果滿足了他們,就幾乎不可能發生民變。”
皇後:“……”
有時候皇後是真心佩服萬商的這張嘴。由著萬商這麽說下去,讓女子早婚早育遲早激發民變,簡直就是禍國殃民之舉,推行晚婚晚育則成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!
恍惚之中,皇後好似有一種感覺,覺得萬商似乎是在引導自己。
皇後並不討厭這種感覺。一方面她確實是個擅長納諫的人,她一直都在努力學習如何當好一個皇後。另一方面萬商的態度並不高高在上、盛氣淩人,她是悲憫的。
長期以來的交流已經叫萬商在皇後心裏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。
皇後從不覺得萬商會弄權。
皇後眼中的萬商總是發自內心地希望一些人生活得更好。就像是文人們常說的那樣,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。當萬商還是一個農婦時,她應當就是一個很好的人。當她成了侯太夫人,她依然真誠熱切,對弱者充滿憐憫,對下位者充滿善意。
在播散善意的過程中若是能不動聲色地掌握一些權利和聲望,這也無可厚非。
這不叫弄權。
這是一位盡責盡職盡善盡美的婦人本該享有的待遇。
這句話適用於萬商,也適用於皇後。
當世家逐漸老實後,大皇子的地位越發穩固。皇後卻沒有沾沾自喜,因為她知道這並不是一件絕對的好事。縱觀歷史,歷代的皇子和皇上之間的關系都是微妙的。皇子不能太沒用,這會讓皇上失望;但是皇子又不能太能幹,這會讓皇上感到威脅。
雖說皇上和大皇子之間還完全沒有出現這樣的苗頭,但皇後要未雨綢繆。
這就讓皇後也變得難做了起來。她不能表現得太無欲無求,權利還是應當掌握在自己手裏比較好;但她又不能表現得太有野心,不能叫皇上覺得她想要興風作雨。
所以,皇後不打算直接插手政務。
那麽,她能做些什麽呢?
萬商似乎正在給她指明一條路。
皇後知道如果她對著萬商問出口,問她是不是在引導自己,萬商肯定不承認。
那便這樣吧。
彼此之間有些不必言說的默契,就好了。
皇後認真地問:“你既然知道越是窮苦的地方,女孩兒嫁得越早,那麽你也當知道這是在漫長的時間裏徹底養成的一種……類似風俗的東西。這是很難去改變的。”如果朝廷強行要求他們把女孩養到十六歲甚至是十八歲再出嫁,窮苦人只會覺得養女兒的投入太大了,然後溺死女嬰的事件就會大大增加……這反倒叫情況變得更壞了。
萬商對著皇後比了一個耶,不緊不慢地說:“我有兩個建議。一個是,之前聯合各地的送雞鋪把《常見草藥集》在百姓中做了一個推廣,已經有些人能靠著采摘草藥養活自己了。那麽我們現在可以安排大夫們再寫一本《常見女科病癥自醫手冊》,手冊裏不能記那種需要下重藥、下猛藥才能治好的病,以防有人照著書把自己治死。”
其實就是一個科普手冊,帶一點點輕癥的治療方法。因為主要是針對窮苦女性的,所以只能是“自醫”了,寄希望於在她們剛出現小癥候時就能摸索著抓藥、采藥把病看好。或者民間出現特別有天賦的婦人,看了這本醫書,能摸索著給身邊人治療。
這個建議是可行的,另一個是什麽呢?皇後洗耳恭聽。
在這個時代生活得越久,萬商越知道“改革”不是一拍腦袋就能促成的。
小農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給自足。在男耕女織的大社會背景下,“女織”只要能滿足一家人的日常所需就好了,很難靠著這個賺到大錢。天底下也不可能憑空冒出一個老板去面向所有農戶大量收購布匹,因為這個老板囤了那麽多布匹後將毫無銷路。
但是……皇上不是在建造大船嗎?
雖然皇上建船的目的是為了去海上的島嶼抓捕北堂餘孽。但開國皇帝肯定要有點魄力在身上,等到除掉了北堂,皇上總不能把那麽好的船擺在港口裏當裝飾品吧?
海洋那麽大,海岸線那麽長,皇上不得安排人去看看?
一旦海洋貿易建立起來了,那麽……
咳,在大船還不見蹤影時就去想什麽海洋貿易,似乎是想太多了。萬商遺憾地收回思緒。總而言之一句話,所有問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“生產力的進步”這一點上。
萬商說:“另一個就是提升她們的價值,讓她們的家人舍不得她們太早出嫁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萬商從不小看古人的智慧。
事實上醫書上確實對婚育的最佳年齡有過記載。
對比時人的平均成婚年齡, 可以說此時的醫書提倡的完全就是“晚婚晚育”——當然和後世一比,這個“晚婚晚育”其實剛好踩著國家的法定結婚年齡,雖不早也不晚。
既然從黃帝內經開始多少醫書都在倡導晚婚晚育, 那是因為這個知識太過專業了, 只有勤讀醫書的大夫知道晚婚晚育的重要性,以至於普通人都不懂嗎?也不是。
據萬商所知, 雖然在這個納妾合法的時代裏,少有男人可以把處男之身保留到新婚之夜,但在一些像樣的人家, 他們不會早早給家裏的男丁安排通房——如果男丁自己把持不住誘惑,像賈寶玉那樣偷摸著和襲人有了肌膚之親,那另當別論。但長輩基本上不會過早給小輩安排這些。因為他們知道讓男子太早出精, 這不是一件好事。
既然知道太早行房對男子不好, 那女子還要擔負生育的職責,難不成讓她們過早行房就好了?要知道懷孕是一個艱難的過程, 孕早期的不適, 孕晚期的浮腫, 還有各種各樣的不可預測的風險,當母體還沒發育成熟,她們真能負擔起懷孕的過程嗎?
只要一個人長了腦子, 願意去思考這個問題, 就知道女孩同樣不該早婚早育。
但現實就是礙於各種各樣的原因,大家不怎麽提及這些事。
只有在一些真正疼愛的女孩的人家裏,恰好家裏的長輩又稍微知道一點有用的知識, 他們會讓女兒晚嫁。再不濟先嫁人也行, 但肯定會和親家商量著晚一些圓房。
考慮到民間的識字率,知曉利害關系的長輩顯然是少數。
知曉利害關系並且疼愛女兒的長輩就更少了。
但總歸晚婚晚育的醫學基礎確實是有的, 所以萬商理直氣壯。
把太醫叫來!由著專業人士說!
當值的太醫都被請來了。一位好太醫在醫術高超的同時還要謹言慎行,但皇後問的並不是什麽致命的問題,只是想知道醫書上記載的婚育最佳年齡而已。這個一查醫書就知道了,同時又不涉及任何宮闈隱秘,太醫們自然毫無心理負擔都有一說一。
因為太醫日常還承擔著給後妃公主們看病的職責,這些都是貴主子,不能用看待尋常婦人的目光去看待她們,故而太醫裏有兩位非常擅長婦科。涉及到自己專業內的東西,這兩位太醫還結合了骨骼發育、五臟平衡等內容詳細說了晚婚晚育的好處。
叫太醫暫時先離開,皇後的視線久久地落在萬商身上:“我自是知道太早成婚對身體不好,但我一直以為十三四歲才叫太早,十六七歲便已經成丁了……當然,疼愛女兒的人家,可以把女兒留到十八九再出嫁,大公主就被我留到了這個歲數。但我並不知道十六七也算太小了。”她自己就是十六歲那年嫁給皇上的,這在邊城很常見。
之所以留女兒到十八九,也不都是意識到了早婚早育不好,更多的還是知道去了婆家的日子沒有在娘家松快,因此想讓女兒再松快幾年,舍不得她早早嫁人吃苦。
萬商心說,考慮到此時的人喜歡算虛歲,十八歲都不算大呢!
萬商心中的十八歲成年指的是十八周歲!
萬商不想和皇後掰扯年齡,因為真正的困境並不在年齡上。她認真地說:
“很多人把經血視為汙穢,所以我們女人日常羞於提及這個;很多人視貞潔為頭等重要的事,所以我們身體不舒服了也羞於去找大夫看病。這個覺得羞恥,那個也羞恥,久而久之就沒有女人會談論這些了,無論遇到什麽問題都只能憋在自己心裏。”
古人早就說了,閉門造車是要不得的。
沒有人討論,就形成不了一個科學的學科。在這個沒有網絡、識字率很低的時代裏,絕大多數女性能接受到的極為有限的生理教育就來自於她的母親,問題是她的母親也不一定懂啊,或者懂了一部分卻不好意思給女兒講解,只由著女兒自己去悟。
真是見了鬼了,這能悟出什麽東西來!
萬商說:“很多年輕女孩並不知道經期疼痛是一種病,早早看大夫,叫大夫幫著調養一下,大多數情況都能養回來。她們只能一個月一個月地熬著。更不要說生完孩子後的種種不適了,都是自己苦熬著,仿佛對外說上一句,自己這張臉皮就沒了。”
萬商說:“這些都是不對的。”
皇後覺得萬商好似話裏有話,她仿佛觸及了這番話背後的東西。
因為沒有人談論苦難,所以苦難就變成了女人的私密事,就被這個男權社會徹底忽略,就變成了習以為常。萬商心裏藏著很多話想說,但等到她開口,她還是把一些不合時宜的話咽了回去。皇後再是一位好皇後,她也擺脫不了這個時代的局限性。
所以,萬商要說一些“應該”說給皇後聽的話。
萬商面無表情地說:“我知道人口繁衍是頭等大事,但一個女孩從出生跌跌撞撞長到十四歲,如果她在十五歲那一年死於難產,那麽不僅對人口增長毫無貢獻,她本人成長起來所耗費的物資也全部打了水漂。而若是她健康地成長起來了,到了最合適的年紀再出嫁,不會死於難產,不會死於產後的各類疾病,那麽在她的一生中,保守估計她能養活三到四個孩子。同時,她也是一個勞力,對一個小家庭是有貢獻的。”
皇後隱隱知道萬商真正想說的話並不是這些,但是這些話非常冠冕堂皇,非常適合搬到朝堂上去說給那些大人們聽,甚至也非常適合說給皇上聽。那便先這樣吧!
萬商又說:“越是窮苦的地方,女孩出嫁的年紀越小。咱們站在另一面想,越是窮苦的地方,當地的男人越是難以娶到媳婦,他們需要付出對比他們收入來說很大的代價才能成家,而他們娶媳婦的目的主要就是傳宗接代,結果因為女孩出嫁太早,容易死於難產,再或者就算僥幸活下來了,頭胎傷害太大沒法再孕育第二胎……百姓想要的東西很簡單,有地有糧食有子嗣,如果滿足了他們,就幾乎不可能發生民變。”
皇後:“……”
有時候皇後是真心佩服萬商的這張嘴。由著萬商這麽說下去,讓女子早婚早育遲早激發民變,簡直就是禍國殃民之舉,推行晚婚晚育則成了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!
恍惚之中,皇後好似有一種感覺,覺得萬商似乎是在引導自己。
皇後並不討厭這種感覺。一方面她確實是個擅長納諫的人,她一直都在努力學習如何當好一個皇後。另一方面萬商的態度並不高高在上、盛氣淩人,她是悲憫的。
長期以來的交流已經叫萬商在皇後心裏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。
皇後從不覺得萬商會弄權。
皇後眼中的萬商總是發自內心地希望一些人生活得更好。就像是文人們常說的那樣,窮則獨善其身,達則兼濟天下。當萬商還是一個農婦時,她應當就是一個很好的人。當她成了侯太夫人,她依然真誠熱切,對弱者充滿憐憫,對下位者充滿善意。
在播散善意的過程中若是能不動聲色地掌握一些權利和聲望,這也無可厚非。
這不叫弄權。
這是一位盡責盡職盡善盡美的婦人本該享有的待遇。
這句話適用於萬商,也適用於皇後。
當世家逐漸老實後,大皇子的地位越發穩固。皇後卻沒有沾沾自喜,因為她知道這並不是一件絕對的好事。縱觀歷史,歷代的皇子和皇上之間的關系都是微妙的。皇子不能太沒用,這會讓皇上失望;但是皇子又不能太能幹,這會讓皇上感到威脅。
雖說皇上和大皇子之間還完全沒有出現這樣的苗頭,但皇後要未雨綢繆。
這就讓皇後也變得難做了起來。她不能表現得太無欲無求,權利還是應當掌握在自己手裏比較好;但她又不能表現得太有野心,不能叫皇上覺得她想要興風作雨。
所以,皇後不打算直接插手政務。
那麽,她能做些什麽呢?
萬商似乎正在給她指明一條路。
皇後知道如果她對著萬商問出口,問她是不是在引導自己,萬商肯定不承認。
那便這樣吧。
彼此之間有些不必言說的默契,就好了。
皇後認真地問:“你既然知道越是窮苦的地方,女孩兒嫁得越早,那麽你也當知道這是在漫長的時間裏徹底養成的一種……類似風俗的東西。這是很難去改變的。”如果朝廷強行要求他們把女孩養到十六歲甚至是十八歲再出嫁,窮苦人只會覺得養女兒的投入太大了,然後溺死女嬰的事件就會大大增加……這反倒叫情況變得更壞了。
萬商對著皇後比了一個耶,不緊不慢地說:“我有兩個建議。一個是,之前聯合各地的送雞鋪把《常見草藥集》在百姓中做了一個推廣,已經有些人能靠著采摘草藥養活自己了。那麽我們現在可以安排大夫們再寫一本《常見女科病癥自醫手冊》,手冊裏不能記那種需要下重藥、下猛藥才能治好的病,以防有人照著書把自己治死。”
其實就是一個科普手冊,帶一點點輕癥的治療方法。因為主要是針對窮苦女性的,所以只能是“自醫”了,寄希望於在她們剛出現小癥候時就能摸索著抓藥、采藥把病看好。或者民間出現特別有天賦的婦人,看了這本醫書,能摸索著給身邊人治療。
這個建議是可行的,另一個是什麽呢?皇後洗耳恭聽。
在這個時代生活得越久,萬商越知道“改革”不是一拍腦袋就能促成的。
小農經濟的最大特點就是自給自足。在男耕女織的大社會背景下,“女織”只要能滿足一家人的日常所需就好了,很難靠著這個賺到大錢。天底下也不可能憑空冒出一個老板去面向所有農戶大量收購布匹,因為這個老板囤了那麽多布匹後將毫無銷路。
但是……皇上不是在建造大船嗎?
雖然皇上建船的目的是為了去海上的島嶼抓捕北堂餘孽。但開國皇帝肯定要有點魄力在身上,等到除掉了北堂,皇上總不能把那麽好的船擺在港口裏當裝飾品吧?
海洋那麽大,海岸線那麽長,皇上不得安排人去看看?
一旦海洋貿易建立起來了,那麽……
咳,在大船還不見蹤影時就去想什麽海洋貿易,似乎是想太多了。萬商遺憾地收回思緒。總而言之一句話,所有問題最終還是要回歸到“生產力的進步”這一點上。
萬商說:“另一個就是提升她們的價值,讓她們的家人舍不得她們太早出嫁。”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